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安徽胡氏宗亲网,旨在研究安徽胡氏文化胡氏家谱胡氏派系,努力打造胡氏宗亲精神家园。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5972|回复: 0

秋走灵山

[复制链接]

452

主题

590

帖子

2877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2877

特殊贡献勋章终身成就勋章踊跃发帖勋章原创先锋勋章资料贡献勋章

发表于 2018-4-4 20:50: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胡宁生 于 2018-4-4 21:00 编辑

作者:黄山怪石

    2017年11月1日下午,就读徽州区文峰中学的外孙要补数学课,陪女儿将外孙送到歙县老师家。安排好时间还早,趁机到周边转转。女儿告诉我,徽州区灵山最近比较火,还是一个不收门票的景点,提议去灵山。
    将导航设置到灵山,走不远就看见路边伫立一座四柱三间三搂石牌坊,是郑村镇槐塘村东头的“丞相状元坊”。这是座约建于明中期的牌坊,卷草式纹头脊,中有宝顶,龙凤板上镌“丞相”二字,额枋红砾石镌“状元坊”三字,左、右恻书分别写有“学士”、“亚卿”。“状元坊”是为旌表程元凤、程元岳、和程扬祖、程念祖叔侄四人而修建的,很是特殊。正面的“丞相”指的是程元凤。背面的“状元”指的是程扬祖。正背两面边间分别写着“亚卿”指的是程元凤的堂弟、工部侍郎程元岳,“学士”指的是直秘阁官员、程元凤侄子程念祖。
    “丞相状元坊”的右边矗立着一座古色古香的“情缘亭”,朱色底板“情缘亭”金字牌匾高悬门头。
    途径棠樾。远观牌坊群立。上次去棠樾是从景区大门去的,这个角度看牌坊群,倒有一番新意。
    三叉路左转,进入乡村公路,道路狭窄,但给人另一般惊喜。歙县是贡菊的产地,菊花金灿。收获萝卜的村民充满喜悦。
    行间秋意凸显,斑斓的精致,让人目不暇接。
    途径蜀源,“葵花”花期已过,但仍有寥寥游客。过蜀源驶往灵山,尽管是上山道路,由于是观光道路,很是宽敞平坦。车停到灵山村委会停车场,眼前一片山野风光, 金灿的树梢在绿色世界中特别醒目。
    公路伸头俯看,山沟中黄牛悠闲的享受鲜草,一片田园风光。
    村委会右侧有进村道路,拾级而下,进入古村落。
  灵山村始建于后唐,是承载千年历史的文化古村。它藏身山中,韬光晦迹,但深厚的文化底蕴,别具一格的村落构建形态、优美的自然环境随着旅游开发,逐渐为人们关注。
    灵山是以方姓为主的古村落,姓氏始祖要追溯到轩辕皇帝左相方山侯方雷,后裔方杰兴始迁灵山定居后,宗族兴盛。
    石巷通往古街,左看,一座始建于明正德六年(1512年),叫“翰苑坊”伫立街口,这是座建于明武宗朱厚时期,为至安公、至中公、至功公三房夫人而建的牌坊,由性道公六世孙杰(字希英)执手建造。目前是徽州区内保存的历史最悠久的石牌坊,由于年代久远,地基下沉、石构件严重风化,近期以“修旧如旧”原则进行全面修复,恢复古牌坊历史原貌。
  牌坊随山势而建,南北走向,高十余米,宽八米左右。在牌坊横梁上面横雕“翰苑”两个大字,在“翰苑”二字上面,竖雕“恩荣”。因当年武宗皇帝敕造时只下口谕,未下圣旨,故牌坊上方主“恩荣”二字,而非“圣旨”二字。整个建筑构思巧妙、设计新颖、匠心独具;石雕惟妙惟肖、精美绝伦,堪称一绝。
    “翰苑坊”也是灵山古村落水口的重要建筑。考虑回程要经过这里,我们沿街而上,只是撇了一眼。
    有说灵山古村是“天上水街”。它地处高山,溪水穿街而流。

    地面条石铺就,猜想让街面宽敞些,有些地段条石挑向河面。小河将古街分为南、北两部分,古街大部分建筑在河右侧,而左边的建筑依林靠壁,分布疏松些。古街道皆由古石板铺成。门前都有桥梁相连,方便出入通行。
    这条河叫“灵金河”,在视水为财源的古人看来,这流淌不息的泉水,就是滚滚而来的财气。给古村注入活力。同时,也给人们生活带来便利。
    “有山必有水,有水必有桥”,灵山的古水街上就有大小不一的石板桥三十六座,关于三十六桥的得名还有一个故事:相传当年许国在皇帝面前吹嘘灵山的富有和秀丽景色,并写下了一首诗:“两典(当铺)一街楼,三十六洞桥不出村。十里海棠五里桂,万杆翠竹千株松。”前面两句写灵山的富有和人文景观,后两句写灵山的秀丽景色,三十六桥也就因此得名。
    古街上的桥型造型各异,简单的,2、3根石条搁置两岸。复杂些的有的两侧有石栏,有的有装饰石阶......眼前这座石桥倒难倒我了,桥通向不是人家,而是山崖,且四根石条组合成三块桥面?是不是“观音庙”的庙址?——留下悬念。
    河对岸宽敞地方有人在晒秋菊,好奇心驱使我前往问个究竟。主人热情的告诉我,这里是“高山贡菊”的产区。晾晒干的“高山贡菊”有人收购,而如果现卖,大的要5元钱一朵。
    主人还介绍,这里是方姓集聚的古村,原来的灵山始建于东汉,由于人口增多于后唐二次迁居到这里。但仍然保留灵山的地名。追溯历史,自东汉始建这里已有1800年的历史,后唐时期迁移到现址也有千年以上,是名副其实的千年古村。
    悠久的历史也反映在地名的演变上,从“灵岩”、“灵阳”到“灵山”如同打开历史画册。其中的“灵”始缘由周边产灵芝香草,山中还有座灵坛。“岩”指的山体岩石遍布;“阳”是古人崇拜的无所不能的太阳。后融入佛教元素,说这里是佛教发源地印度灵鹫山的在中国的缩影,是“西天灵山”,就改为现名“灵山”了。
    古街一处大幅墙画,远山近景,松翠云绕,天上人间,梦幻世界,灵气逼人。
    沿“灵金河”的街道有三华里长,目前建筑保存很是完整,石板路边徽州民居层台累榭,可窥当年徽商鼎盛繁华场景。古街中段较宽敞街面这座民居凸显,层层飞檐,砖雕精美。特别是门眉上的五星,不知是原建筑就有,还是后来装饰的?猜想可能就是“方氏宗祠”?
  同徽州其他地方一样,“晴耕雨读”、“日更夜读”也是文风昌盛的灵山传统,民间流传有“灵山十八弯,代代有做官。”
  “亦贾亦儒”的灵山,整个村落的设计风格内涵丰富的古文明文化。尽管现在弃之不用的院落,小小的门楼的设计,蕴含有“天地方圆”寓意,精致的砖雕装饰的门楼中预留的匾牌,寄托对后人官运亨通的期望。
    灵山村四面环山,古街夹在山峰之间的狭长空间,依山傍水,环境幽雅。大街小巷,都是用就地取材的古石板铺成。
    河对岸一座廊坊建筑,美人靠既是护栏也方便村民休息。上部木雕图案精美。
    也见一处民居两侧设有美人靠,但其规模袖珍的多了。
    门楼石阶直通山上,方便人们耕作出入。
  灵山村沿“灵金河”两岸顺溪就势,建在二山夹一坞,街伴溪弯,灵山街又称凤凰街,整条街道就地取材,用一色的粗麻花岗岩石条铺就。沿街逆水而上,左边较狭窄,进深只有一屋之地,出门过溪,溪桥用三五根粗麻花岗岩石条架成,长约八、九上十尺。右边地势稍为开阔,进深不过十丈。一幢幢古色古香的明清建筑紧紧相连,面溪而建。
    在房屋的间隔有小巷通往人家,巷内深处。金色阳光渗透巷道,女儿不失时机抓拍一张,用“太阳神的女儿”命名很为恰当。

    “灵金河”落差很大,村里采取梯级筑坝的方式缓冲水势,蓄积用水。坝高有的高达丈余,山泉飞泻,瀑布高悬,随四季变化,演奏着美妙动听的乐曲。春夏季节,水流湍急,其声震耳,有如万马奔腾之势;秋冬之时,水清流缓,叮铛作响,有如轻歌曼舞之情。
     灵山古街长石条铺就,大部分着落在地面,部分石条伸向灵金河,成为独特的“悬空石”。
    “悬空石”是古人智慧结晶在这里的体现,悬空的石头既可以增宽寸土寸金的灵山。也保持有河道的畅通无阻,还方便人们取水、洗衣服日常用水。
    走到上街口,女儿提议返回。但我还想看看上水口。逆水而上,水口只是山涧,没有想象中的“广进财源”的景象。视水为财的古人建村都奉行进水口要大,这样财源广进,出水口不仅要小,还要加锁让财气不外流。呵呵!灵山算是汇聚财源了。
    原路返回,古街静静的藏身深山,留住悠悠岁月。
    被现代农业淘汰的打稻桶随意的置放墙边,留存中华四千年农耕文化的记忆。
    象征着阖家团圆、事业兴旺、红红火火,象征着幸福、光明、活力、圆满与富贵的红灯笼高悬廊坊,是传统的中国文化的符号。
    地处高山僻壤的水街交通闭塞,千年来它静静的卧在这安静之地,尽管沧海桑田,时代交替,这里很少受环境左右,原汁原味徽州风情净土犹存。高山流水,小桥人家,粉墙黛瓦,有穿越时空,一页页翻阅唐、宋、元、明、清画册的感觉。
    竹编是灵山四绝之一,一户人家门前叫卖的竹编很是考究。对其中的烘蓝印象很深,幼时冬季上学我和许多同学都提着烘蓝,铺层木炭,放几个火种,上学路上一路走、一路前后摆动,火旺了就用火柱将灰覆盖......的场景脑海浮现。不仅取暖,我们经常偷抓把黄豆、玉米粒、花生米放到衣袋,用百雀羚铁盒,放到烘蓝烤熟,香喷喷的味道是儿时美好的回忆。询问了价格,160元一只,心想买,但考虑到家里没有地方可摆设,放弃了念想。
    有一个老太门口摊位上有酒曲叫卖,原先只知道石台高路亭的酒曲,还不知灵山的酒曲也有名气。三岔路口小店有米(甜)酒叫卖,听说由于这里高山、水质优良,甜酒独具特色,买了三盒。
    可能地基不够大,延伸到“灵金河”道的基石倒有高脚楼的感觉,这是临近水口的景象。
    过“翰苑牌坊”就是“水口”。灵山村的“水口”呈“S”形,由天尊阁、五福庙、灵阳桥建筑群组成。水口弯弯曲曲寓意“曲水锁财”。“天尊阁”又称“水口庙”供奉的是保佑这里的雷祖菩萨。“灵阳桥”锁住了财源。
    “灵阳桥”是座廊桥,扶仙人靠欣赏“灵金河”下游,桥下下水声潺潺,民居藏身绿荫。
  “灵阳桥”上游“翰苑石坊”迎面耸立,高大古朴。
    廊桥右侧连接路亭,一块不知道哪里遗留的石雕搁放路旁,精美的图案令人叫绝。
  依依不舍离开灵山村,下岭拐弯开阔处停车,俯瞰山林茂密,梯田层层,可惜秋收季节已过,“灵山四绝”中的“梯田”并没有留下特别深刻的印象。
    返回黄山区家中,已经下午5时了。
黄山怪石——其貌不扬——内涵无限!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无图版|安徽胡氏宗亲网 ( 皖ICP备10204315号 )  

GMT+8, 2024-3-28 18:52 , Processed in 0.118735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