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安徽胡氏宗亲网,胡姓的精神家园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45200|回复: 2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安徽无为县【积善堂】濡湏胡氏专帖

[复制链接]

340

主题

809

帖子

1万

积分

管理员

站长助理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14039

网站推广勋章踊跃发帖勋章原创先锋勋章特殊贡献勋章终身成就勋章团结和谐勋章

QQ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4-9-18 17:06:4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此贴转自老论坛,作者:胡志忠

安徽无为县檀树棵马厂(濡湏胡氏)续修总谱序:
问当阅史而考胡为有虞氏之后周武王封胡公满於陈以备三恪为周陶正逐以?为姓则胡氏之得姓自此始为远汉有安公聚徒於白虎山相如徒之以授受经学讲学。唐有杲公开佳会於香山乐天交之以绘图尚齿逮乎。宋有宿公累世公卿晋陵名族。又有瑗公治齐论事体用明经或教育或联吟或隐逸或?宦名卿学士不乏伟人然遥匕华在胄远而难稽不。
我祖宗一公之前家谱记录之。族谱先祖像顺序如下:胡满公.方平公.双湖公.云(輋?)公大写打不出来.
我始迁祖:宗一公.
二世祖进士仕凤公.后面略
三世祖耆隐友聖公.后面略
四世祖儒士尚德公.后面略
五世祖儒士应试公.应虎公.应麒公.应鹿公.应?公.后面略
六世祖文奎公.后面略
七世祖光先公.光炯公.皇恩钦赐官服像.后面略
八世祖太学生德秀公.德宽公.皇恩钦赐官服像.后面略
九世祖府经?大举公.太学生大双公.例贡生大敏公.太学生大仁公.布政司理问大树公.太学生大怡公.都是官服像.后面略
十世祖儒士曰谦公.太学生曰禄公.太学生曰?公.太学生曰邦公.太学生曰顺公.处士曰清公.都是官服像.后面略
十一世祖太学生世徤公.太学生世恩公.太学生世模公.儒士世湘公.世依公.世泽公.世镜公.静亭公.世锡公.世?公.世广公.世陆公.世科公.世山公.都是皇恩钦赐官服像.后面略
十二世祖一顺公.太学生一璋公.一鼇公.一有公.一贯公.登仕佐郎献廷公.一培公.处士一圭公.一武公.太学生一杰公.一心公.例贡生一洲公.一寿公.一福公.都是皇恩钦赐官服像.后面略
十三世家旺公.家裁公.家舜公.家齐公.家友公.家泰公.武痒生占鼇公.儒士子祺公.家华公.都是皇恩钦赐官服像.十四祖附贡生永清公.承长公.都是官服像.
?号是大写字又不认识打不出来.后面略
始迁祖宗一公以下字派:仕友尚应文.光德大曰世.一家承先志.万嗣必永昌.积善源自远.荣名庆祚长.安邦定基业.宏伟兆瑞祥.
上届家谱续修于民国四年,今修出谱于2001年,安徽无为县濡湏胡氏宗谱,宗族简谱介绍:积善堂,安定郡的由来如下:曾记得二尺多长四角整齐长方形的一对金丝灯笼,悬挂在我胡氏宗祠门前额下的两旁,上面标写堂堂皇皇的六个大字,迎面一方是积善堂,朝祠堂一面是安定郡,凡花甲子以上的人都知道这是胡氏堂名灯笼。
我胡氏发源地归纳起来有两个地方,一个是河南淮阳,一个是安徽阜阳,这两支胡姓长期不断的繁衍融合,是当时人口最多的中心地;至汉时,四方迁移,其中远去甘肃境内的胡建一族,到隋初,这一族繁衍,成安定一带望族(安定即今甘肃省固原县),据(吉安胡氏考)又有一支于五代南唐时由醴陵德善乡(今湖南省东部)进入吉州(今江西省吉安),这一支是我胡氏后支子孙衍生的来源。
谱牒上面的记载资料:
胡公满后代人中如汉代之重臣胡广,明朝之开国将军胡大海,我族既是胡大海这一支。历史变迁,沧海桑田,家谱中确凿可考的奉宗一公为我族之一世祖,由此而启绪,瓜迭绵延,一担箩挑来濡北,十分春色到皇图寺。宗一公于公元1452年出生于徽州婺源,明朝中叶宗一公为避战乱由婺源迁至安徽无为县北乡皇图寺侧而卜居,享年60岁。德配昌氏,生子三:长曰仕龙,次曰仕凤,三曰仕琳,在皇图寺百余年后人丁兴旺,五世祖弟兄有九:应试,应天,应命,应召,应藻五公留居祖地,而应鹰,应虎,应麒,应鳞四公分迁无为县赵家段,倪家楼,檀树柯,龙王庙等地;三建祠宇,均遭拆毁,最后一次建祠于无为县西郊檀树柯马厂;而今规模宏伟之祠堂虽不复存,但胡氏马厂为原祠故址人皆知之,我姓人口众多,约6000人儿女于一根。

胡志忠0565-6315316  13956673139
胡志根0565-6369858
胡志荣0565-6338656
族长胡先玉0565-6369132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弘扬家族文化,服务宗亲交流。

7

主题

62

帖子

5356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5356

网站推广勋章踊跃发帖勋章特殊贡献勋章团结和谐勋章

23#
发表于 2021-12-18 15:56:48 | 只看该作者
族里长辈都去过婺源县图书馆、地方志办公室、其他胡氏族谱查询过,始终找不到(积善堂)胡氏婺源记录和点点滴滴信息,时代久远了,以后恐怕、、、、、、

10

主题

54

帖子

248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248

踊跃发帖勋章资料贡献勋章特殊贡献勋章

QQ
22#
发表于 2020-6-4 11:50:22 | 只看该作者
安徽无为县【积善堂】濡湏胡氏其实就是明经胡氏。八年前,我就考证过得出这一结论,虽然没有直接确凿的依据核证。晃眼几年过去了,这一支胡氏族源考证为什么这么多年没有被直接破解,感觉深层次原因一是该支族谱存在有族源乱象的瑕疵(早几年有关专家就慎重提醒过在安徽婺源一带有清华与明经胡氏族源杜撰乱象的问题),也正是这个原因限制该支宗族寻根问祖无法继续下去,也一直没有考证结果。当然,当下也有不少明经胡氏宗亲不承认李改胡现象。也有清华胡氏在近现代攀附明经胡氏的现象。但清华胡氏不是明经胡氏,明经胡氏也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安定胡氏。这些界限是历史的考证。

7

主题

62

帖子

5356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5356

网站推广勋章踊跃发帖勋章特殊贡献勋章团结和谐勋章

21#
发表于 2015-1-4 12:20:45 | 只看该作者
妫满“陈国世系” 胡氏鼻祖
转载于:http://www.zhhusw.com/read.php?tid=46
      《史记·五帝本纪》及《陈杞世家》记载:黄帝九世孙虞舜,以孝闻世,四岳推举,继尧为帝。在当天子之前,尧帝将两个女儿娥皇、女英嫁给他,让他们居于妫水(入河处),其后代子孙以此为姓,姓妫。舜做了尧帝的女婿后,逐步成为炎黄和东夷部落大联盟的首领,两个部落的图腾合并,给中华民族留下了相传至今的龙凤图腾。舜帝代理天子政务11年,登上帝位39年,禅位于禹。禹封舜帝之子商均于虞(今河南虞城县北)。自舜帝诞生之年(约公元前2240年)至妫满封陈受姓的前一年(约公元前1047年),共传34世,历时约1153年。谓“虞舜世系”。
        约公元前11世纪,周武王灭商后,为感舜德,封舜帝三十四世孙妫满(阏父之子)于陈丰氏部落的故址建立陈国(今河南东部、安徽西部一带),建都宛丘(今河南淮阳)。奉守舜帝祭祀,以备三恪。后来其子孙以国为姓,即陈姓。因此,古书上有“周武王封舜裔胡公满于太昊之墟,子孙以国为氏”的记载。妫满公去世,谥号陈胡公。其长子申公陈犀继位;申公去世,其弟相公臬羊继位。相公去世,国人立申公之子突为国君, 是为孝公。孝公去世,其子慎公圉继位。后传至湣公(《左传》作闵公)陈越,于公元前479年为楚所并,共传二十世23君,近600年,谓“陈国世系”。
        一世:满公,字少汤,本妫姓(黄帝42世孙、舜帝33世孙),生于殷纣王七年(公元前1067年)十月十五日。薨于周成王二十九年(公元前986)正月十五日,寿81岁,谥胡公。舜传位给禹之后,其子商均封在虞,但是后代传承情况不详。直到武王伐纣以后,寻找舜的后代,找到妫满。妫满的父亲是制陶专家,为周朝立下大功,且妫满品德高尚,才识过人,又是圣君之后,于是周武王将长女大姬嫁给他,并于公元前1045年把他封到陈地,以取代商朝所封的虞,为侯爵,是陈国首封国君,改妫姓为陈姓,他有雄才大略,修筑了陈城,以抵御外敌入侵;他以周朝的礼义德行教化百姓,使陈国成为礼仪之邦;他选贤任能,扬善罚恶,励精图治,复兴百业,造福民众,使陈国强盛起来,雄立于十二大诸侯国之林。在位六十年,为陈氏开山之祖,史称陈氏第一人。死后,谥号胡公。葬于陈,墓室就建在水下,据史书记载,胡公墓是用铁汁烧铸而成,又称陈胡公铁墓。淮阳古称陈国.淮阳城东南隅湖中三官庙村西头,有清乾隆年间改建的陈胡公祠。现存的陵墓,是其在位时间5年用像铁一样的灰褐色砖墙砌成的。
        二世:申公,满公长子,讳犀侯,袭陈侯;妣蓟氏,生子突。位传於弟皋羊。
        二世:相公,满公次子,讳皋羊,又名林;继兄申公为陈侯,嗣失传。
        三世:孝公,申公之子,讳突,又名仁;妣宋氏,生子圉戎。
        四世:慎公,孝公子,讳圉戎,又名钊;薨於周厉王廿四年丙午(公元前855年);妣周氏,生子宁。附记:族谱之於春秋陈国一段,大致依据《史记》而编,本谱亦不例外。
       五世:幽公,慎公子,讳宁,又名苌;嗣位二十三年,妣杞氏,生子孝。幽公十二年,周厉王戾虐,民弗忍,相与畔袭王,王出奔彘(山西霍县东北),翌年周召二公辅太子靖共理国政,大臣行政曰“共和”。(注:周厉王出奔彘(山西霍县),周公、召公二相同十二诸侯(鲁、齐、晋、秦、楚、宋、卫、陈、蔡、曹、郑、后加吴)共同议政,史称“共和”计14年后还政给周宣王。)
        六世:釐公,幽公子,讳孝,又名金木父;嗣位三十六年,妣鲁氏,生子灵。
        七世:武公,釐公子,讳灵,又名超;嗣位十五年,妣齐氏,生子二:长说,次爕。
        八世:夷公,武公长子,讳说,又名林熊;嗣位三年,妣胡氏。传位弟爕。
        八世:平公,武公次子,讳爕,又名元圭;嗣位二十三年,妣曹氏,生子圉。平公七年,周幽王为犬戎所杀,周东徙,是年秦始列为诸侯。
        九世:文公,平公子,讳圉,又名亹,嗣位十年,薨於周平王二十六年甲戊﹙公元前745年﹚,妣齐氏生鲍;蔡姬生佗。
        十世:桓公,文公长子,讳鲍;嗣位三十八年,薨於周桓王十三年﹙公元前707年﹚;妣吴氏,生子:长免,次躍(蔡姬所生),三林,四杵臼。
        十世:厉公,文公次子,名佗(亦作他);桓公病,佗杀太子免而代之,称厉公,嗣位七年﹙前707年—前700年﹚。佗虽篡位,人心不服,又好田猎,每微服从禽郊外,不恤国政;蔡桓侯封人(躍之母舅)乃命其弟蔡季带兵住陈境,於周桓王二十年﹙公元前700年﹚俟其出猎擒而杀之,枭其首祭於桓公之庙;佗生子完,字敬仲。
        十一世:庄公,桓公三子,讳林;嗣位七年,薨於周莊王四年戊子﹙公元前693年﹚。
        十一世:宣公,桓公四子,讳杵臼;嗣位四十五年,薨於周襄王四年癸酉﹙公元前648年﹚。生子三:长御寇,次款,三子夏。宣公二十一年,有嬖姬,生子款,欲立之,乃杀太子御寇。
        十一世:完公,厉公之子,名完,谥敬仲,与宣公太子御寇相善,宣公杀太子御寇而传位於款,惧祸及已,乃奔齐。时在宣公二十一年,〔周惠王五年巳酉﹙公元前672年﹚〕也。改田姓,名敬仲,史称田敬仲宗,任齐国工正,其子孙世代为大夫、卿相。闵公于公元前479年亡于楚后,敬仲五世孙无宇,始大於齐,称桓子;八世孙盘,尽有齐国,称成子;至十世孙田和为相时,代姜姓而建田氏齐国,称太公。后至齐王建,于公元前221年被秦始皇所并,共传十六世,历451年,谓“田齐世系”,敬仲完为田姓始祖。
        十二世:穆公,宣公庶子,讳款,又名钦,嗣位十六年;宣公爱款,乃杀太子御寇而传位於款,是为穆公。薨於周襄王巳丑二十年﹙公元前633年﹚。妣郑氏,生子朔。
        十二世:子夏,宣公第三子,夏徵舒之祖父也。
        十三世:共公,穆公之子,讳朔;嗣位十八年,薨於周项王丁未五年﹙公元前614年﹚;妣赵氏,生子平国。
        十四世:灵公,共公之子,讳平国,嗣位十五年;灵公元年,楚庄王即位。六年,楚伐陈。十五年,夏徵舒以其母辱,伏弩厩门射杀灵公,大夫孔宁仪、行父皆奔楚,灵公太子午奔晋。徵舒自立为陈侯。徵舒,故陈大夫也。成公元年冬,楚庄王因夏徵舒杀灵公,率诸侯伐陈。谓陈曰:“无惊,吾诛徵舒而已。”已诛徵舒,因县陈而有之,群臣毕贺。申叔时使於齐来还,独不贺。庄王问其故,对曰:“鄙语有之,牵牛径人田,田主夺之牛。径则有罪矣,夺之牛,不亦甚乎?今王以徵舒为贼弑君,故徵兵诸侯,以义伐之,已而取之,以利其地,则後何以令於天下!是以不贺。”庄王曰:“善。”乃迎成公陈午於晋。
        十五世:成公,灵公太子,讳午,嗣位三十年。徵舒之乱奔晋,楚诛徵舒而县陈,后有迎午於晋,立为陈侯,是为成公。孔子读史记至楚复陈,曰:“贤哉楚庄王!轻千乘之国而重一言”。八年,楚庄王卒。二十九年,陈背楚盟。妣晋氏,生子四:长溺,次招,三过,四黄。
        十六世:哀公,成公长子,讳溺(史记作弱),继父为陈侯,嗣位三十五年。元年春,楚将伐陈,以陈丧,罢兵去。哀公三年,楚围陈,复释之。二十八年,楚公子围弑其君郏敖自立,为灵王。三十四年初,哀公娶郑,长姬生悼太子师,少姬生偃,长妾生留,少妾生胜。留有宠哀公,哀公嘱之其弟司徒招。哀公病,三十五年三月,招杀悼太子,立留为太子。哀公怒,欲诛招,招发兵围守哀公,哀公自杀,招卒立留为陈君。四月,陈使使赴楚,楚灵王闻陈乱,乃杀陈使者,使公子弃疾发兵伐陈,九月楚围陈,十一月灭陈。陈君留奔郑,使弃疾为陈公。招之杀悼太子也,太子之子名吴,出奔晋。晋平公问太史赵曰:“陈遂亡乎?”对曰:“陈,颛顼之族。陈氏得政於齐,乃卒亡。自幕至于瞽瞍,无违命。舜重之以明德。至於遂,世世守之,及胡公,周赐之姓,使祀虞帝。且盛德之後,必百世祀。虞之世未也,其在齐乎?”遂留吴。
        十六世:公子招,成公次子,亦称司徒招,为哀公次子留的太傅。留有宠,哀公嘱之其弟司徒招和公子过,翌日师当传位於留。三十五年,哀公病,久不视朝,司徒招谓公子过曰:“师嗣位,必立吴为世子,安能及留,是负君之托也,君病已久,事在吾等掌握之中,及君未死,杀师立留,可以无悔,过以为然。”用孔奂谋,放火杀师。
        十六世:公子过,成公三子,讳过;同司徒招谋杀太子师,事发招归罪於过而杀之。
        十六世:公子黄,成公四子,讳黄;嗣后不详。
        十七世:师公,哀公长子,名师,谥悼太子,立为太子,被司徒招所害。师之子吴,立为陈侯,是为惠公。惠公立,探续哀公卒时年而为元,空籍五岁矣。
        十七世:公子留,讳留;司徒招谋杀太子师而立之,楚伐陈,惧祸奔郑,嗣后不详。
        十七世:公子胜,哀公三字,嗣后不详。
        十八世:惠公,师之子,讳吴,嗣位二十八年。司徒招之乱奔晋,楚灵王灭陈五岁,楚公子弃疾弑灵王代立,是为平王。平王初立,欲得和诸侯,乃求故陈悼太子师之子吴,立为陈侯,是为惠公。惠公立,探续哀公卒时年而为元,空籍五岁矣。妣周氏,生子柳(也作抑)。
        十九世:怀公,惠公子,讳柳,卒于周敬王18年(公元前502年),嗣位四年(公元前505~502年)。惠公二十八年,吴王阖闾与吴子胥败楚入郢。是年,惠公卒,子柳立。怀公元年,吴破楚,在郢,召陈侯。陈侯欲往,大夫曰:“吴新得意;楚王虽亡,与陈有故,不可背。”怀公乃以疾谢吴。四年,吴复召怀公,怀公恐,如吴。吴怒其前不往,留之,因卒吴。陈人乃立怀公子越(有谱作周),为湣公(《史记》作湣,族谱作闵),娶妣林氏,生子闵(越)。
*陈怀公---陈国第二十四任国君,公元前505~~502年,在位4年。传位于陈闵公(越)。
        二十世:湣公,怀公子,讳越,嗣位二十三年。湣公六年,孔子来。吴王夫差伐陈,取三邑而去。十三年,吴复来伐陈,陈告急楚,楚昭王来救,军於城父,吴师去。是年,楚昭王卒於城父。时孔子在陈。十五年,宋灭曹。十六年,吴王夫差伐齐,败之艾陵,使人召陈侯。陈侯恐,如吴。楚伐陈。湣公二十一年〔周敬王庚申三十九年(公元前481年)(齐简公四年)〕,齐田常弑其君简公。二十三年,楚之白公胜杀令尹子西、子綦,袭惠王。叶公攻败白公,白公自杀。二十四年,楚惠王复国,以兵北伐,杀湣公,遂灭陈而有之。卒于周敬王41年(公元前479年)。娶妣卫国宋氏,生二子:长子曰衍、次子曰全温。
*闵公---陈国第二十五任国君,最后一任君主,公元前501~~479年,在位24年。周敬王42年、癸亥(公元前479年),楚国灭亡吴国之后,楚惠王举兵北伐,杀死湣公,陈国被楚惠王所并而亡国。自周武王追封先圣王之裔陈胡公满为陈国的国君始,陈国共传20世共25代君王,经历588年。其子孙有以国为氏,就是陈氏,此段世系称为陈国世系。
        廿一世:衍公,讳钊,字悠长,湣公之长子。陈国被楚并后,避居阳户牖(今河南兰考县境内),生于东周景王24年、庚辰(公元前521年),卒于东周考王六年、丙午(公元前435年),享寿86岁。妣朱氏,生二子:长子曰琏、次子曰玙。
        廿一世:全温公,湣公之次子。陈国被楚并后,避祸逃到晋国 (在今山西境),其后裔陈孟琏(陈胡公第42世孙),任固始(今属河南)侯相,因之移家于固始,其六世孙陈引奇(陈胡公第48世孙)为信都别驾,有德政,无子,于是以东汉时颍川陈氏后裔为嗣,陈寔裔孙陈老皋遂遣其第五子陈达信于南朝宋时迁往寿州固始,以继承固始陈氏基业。
        廿二世:琏公,衍公之长子。以国为姓,为陈姓始祖。仕齐为都邑大夫,生于东周敬王28年、己酉(公元前492年),卒于东周考王六年、丙午(公元前435年),享寿57岁。娶妣曾氏生一子:曰履辉。
        廿二世:玙公,衍公之次子。以谥为姓,为胡姓始祖。

注:

在陈国内至亡国期间,还有三支陈国公族后裔避居他乡。据史料载:
其一居陈留者,出自陈哀公之子陈留。
其二居阳武或颍川者,出自陈湣(闵)公长子陈衍。
其三居固始者,出自陈湣(闵)公次子陈温之后陈孟琏。
其四陈完者,敬仲完这一支改为田氏,为田齐世系。


资料来源:
1、陈杞世家,
2、陈国世系,
3、中华胡氏网综合整理。
转载于:http://www.zhhusw.com/read.php?tid=46

95

主题

504

帖子

2737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2737

网站推广勋章优秀版主勋章特殊贡献勋章团结和谐勋章踊跃发帖勋章原创先锋勋章

20#
发表于 2014-12-5 18:45:19 | 只看该作者
站长辛苦了,希望今后多建这样的专栏或专版。

7

主题

62

帖子

5356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5356

网站推广勋章踊跃发帖勋章特殊贡献勋章团结和谐勋章

19#
发表于 2014-9-26 10:17:41 | 只看该作者
衷心感谢站长宗亲!!!!!!

340

主题

809

帖子

1万

积分

管理员

站长助理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14039

网站推广勋章踊跃发帖勋章原创先锋勋章特殊贡献勋章终身成就勋章团结和谐勋章

QQ
18#
 楼主| 发表于 2014-9-18 17:14:19 | 只看该作者
关于濡湏的来历:
濡湏,读rú huì。有人说它是一个因为战争而产生的地名,它是当年孙权为从淮南进攻曹操而设的一个据点,大将吕蒙建议“又劝(孙)权夹水口立坞”,以防曹军猝至而措手不及。《吴录》说了这件事,当时还有不同意见,“权欲作坞,诸将皆曰:‘上岸击贼,洗足入船,何用坞为?’吕蒙曰:‘兵有利钝,战无百胜,如有邂逅,敌步骑蹙人,不暇及水,其得入船乎?’权曰:‘善。’遂作之。”那里原来只是河岸,是东吴君臣为卡住水口而拒曹,人为建的一座城,名叫濡湏坞。这条濡湏河,发源于巢湖,向东入于长江,河流很短。一说,濡湏因濡湏河而得名。据《中国历史地图集》标注,濡湏坞是在含山县城西南与无为县城东北之处。就这么一个人造的据点,演出了一幕幕波澜壮阔的历史剧,塑造了一个个英雄,而且演出的极为出色,我们应为濡湏的历史感动,叫好。濡湏因历史上的战争而产生,后来也因战争的转移而消失,至今地图上已找不到濡湏这个地名,它的故址在哪里,也众说纷纭,有的说,在无为县,另有人说在巢湖市,芜湖日报说,濡湏在芜湖市的鸠江区,濡湏口就是裕溪口,因为按吴语濡湏和裕溪的读音是一样的。
这里所说的战争,主要是指《三国演义》第六十八回孙权与曹操在濡湏口发生的“濡湏之战”。(具体三次:213年正月,曹操攻孙权濡湏口之战;217年2月,孙权与曹操第二次濡湏口之战;223年,曹仁与朱恒濡湏口之战。亦说215年11月,曹操进攻濡湏。)
濡湏坞,又称濡湏城、偃月城,简称濡湏。濡湏坞建在濡湏水口东岸的龟山(又称濡湏山),此谓东关;西岸是七宝山,又建有西关。相传,夏禹治水“凿东关石梁为渡漕”,巢湖水得以东流入江。濡湏水,在濡湏坞的向南约二公里处,分为两支,就是石莲先生说的濡水和湏水。濡水向东南再折而东流,又称濡湏河、天河、峪溪河、裕溪河。湏水流向东偏南,称牛屯河,在含山县境内又分为两支,一支东流而南与濡水汇合,东流入长江;一支转而流向东北,经和县境内于西梁山北入江。可见,濡湏就是濡湏,就是濡湏坞(或称濡湏坞)的所在地,因此,其下流的两支流才被称为濡水和湏水;或者因其下流不远处分有濡水和湏水,所以其地才称为濡湏(或濡湏城)。现在这个地方应是今东关镇所在地西边约三公里的裕溪河岸的东关故地,属含山县。裕溪河,成为无为县与含山县的界河。
当然,濡湏当时只是一个军事据点,不是明确的行政机构。连同周边的无为、含山、巢县部分地区,史上也被称为孙吴濡湏。比如,现在巢湖市有濡湏桥,无为、含山有濡湏宾馆等地名、称谓。更为值得注意的是,濡湏二字,古往今来,在无为县被广泛使用于教育、书画、诗词、地名、店名、人名字号、家谱、书籍、匾牌、楹联等方面,现在无为的人文墨客大都知道濡湏古为濡湏。濡湏已成为无为的代名词了。清末民初的无为著名诗人方六岳(名澍)就著有《濡湏诗选》。一九四九年四月二十日三野24、25、27军在无为沿江一带横渡长江后,陈毅诗兴大发,挥笔写道“春水方生濡湏口,大军从此过江东。”这里借用了孙权“春水方生”的典故,用古战场濡湏口代称无为大地,显示出大军挥戈南下的英勇气概;无为也因此涌现了马毛姐、车胜科、王德金、周德太等一大批渡江英雄模范。
有趣的是,濡水与湏水分流后,折向东南约四公里处,无为境内北向流入一支小河,汇合主流后笔直向东流去,经过运漕古镇,故这段濡湏河又称运漕河。无为境内的这条支流,源于庐江县境内,东流经千年古镇襄安,再折而向东北,与无为境内西来的另一支流,绕无为县城而下,合而向东,在仓头镇下流又折向东北,流入濡湏河,全流称为西河。亦与濡湏谐音。这其中有何因缘,暂无答案。
至于濡湏河与芜湖市的关系,是这样的:濡湏河因历史等原因,又称为天河、运漕河、峪溪河、裕溪河等。濡湏口,指濡湏水口,是古代的濡湏坞河岸,在现在的裕溪河上游;而今天的裕溪口,是裕溪河的下游尾部入江处,这个河口北岸有个地方叫裕溪口,这是江东芜湖市的行政飞地,是芜湖市鸠江区的裕溪口街道。芜湖历史上与无、含、和三县政治、经济、人文关系密切,相濡以沫。所以,借用一下濡湏的美誉,还是可以的。
弘扬家族文化,服务宗亲交流。

340

主题

809

帖子

1万

积分

管理员

站长助理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14039

网站推广勋章踊跃发帖勋章原创先锋勋章特殊贡献勋章终身成就勋章团结和谐勋章

QQ
17#
 楼主| 发表于 2014-9-18 17:14:00 | 只看该作者
转载:
《虹乡胡姓家谱》前言
     天之有文以记岁时,地之有图以识疆宇(域);族之有谱以考世系。上则封存祖庙,下可分藏各支;远可明知根源,近可使世系不紊矣。
    盛世修国史,乃国泰民安;而今研家史,乃民族之兴旺;良机幸遇,不可失之。
吾族贤达者,谋撰宗谱以昭后晓久矣。为此,贤后远奔盱眙、怀远、定远、肥东、淮南、凤阳等地,近则往返于宿、泗、灵、固、五等处;历经艰辛,征考祠史碑志,幸族人鼎力相助;众志成城,不负所望,现已成谱。
     我胡氏家族,乃舜帝后裔,舜承尧禅,治理天下。斯时也,世年洪流华夏,灾遍神州;舜命禹治之,终平水患,功垂千秋,乃舜之德也。武王于妫满寻舜裔胡公满封之于陈(今河南宛丘),后裔繁衍,实为昌盛。始祖明公(现灵璧东南官庄门口有其坟墓)、瑗公先后由甘肃安定相迁于虹乡、如皋定居,嫡系通贯、遂承继父业,繁衍生息;历经宋元之代,至元末,大海、大渊公横空出世,始露端倪。时大海迫于生计,忠随朱元璋(明太祖)起事,南征北战,屡建战功,殁后追封为越国公,谥武庄(现泗县西南二十公里处大胡庄东,尚有大海公及其亲属之墓)。
    其后人,或奠居于老营湖,仰承祖训,艰苦创业、诚敬待人,积善堂前;或邻移宿州老汪湖,东至祭天,孟春祈谷,亲飨先农,亲耕田亩;或乔迁他乡、另辟天地,大展宏图,创基立业。现星罗棋布,繁衍全国各地,胡氏发展之势可谓壮大矣。
    为寻根溯源,骨肉相识;故于岁次己亥之春,南北各处分支代表齐集于老营湖,共商胡氏续谱之大计,其经数载,现已编篡(纂)成册,刊印于世,以飨后人。
                                        三十世孙家永  廿九世孙翔麟  奉命谨
弘扬家族文化,服务宗亲交流。

340

主题

809

帖子

1万

积分

管理员

站长助理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14039

网站推广勋章踊跃发帖勋章原创先锋勋章特殊贡献勋章终身成就勋章团结和谐勋章

QQ
16#
 楼主| 发表于 2014-9-18 17:13:41 | 只看该作者
“我的谱牒上面记载是南唐时期从湖南省醴陵县德善乡迁到江西省吉州;后来到婺源县的;再后来明中叶【始迁祖、尊称:宗一公】字【开泰】避战乱迁到江北无为州皇图寺卜居的。”(志忠语)
    今天再次看了志忠宗亲的寻根问祖资料,我有几点想法供参考:
    一、族谱记载:“南唐时期从湖南省醴陵县德善乡迁到江西省吉州”这有点像胡义国宗支(关至贇一派)。
    二、目前得知在“湖南省醴陵县”一带的胡氏以胡安国支系为大支,自然就有与清华胡氏宗支挂上的可能。同时,志忠世系在宗一公以下基本可信。疑点在所谓的胡一桂、胡方平明经胡氏父子身上。明经胡氏虽姓胡,按始祖改姓定下的规矩“改姓不改郡”,该支不能继续附会为“安定郡”,应为李氏“陇西郡”。在目前掌握的堂号中,明经胡氏的“积善堂”是可信的。一些族谱上所言的“安定郡”之“积善堂”是不够准确的。“安定郡”中的只有“慈善堂”,这在龙川胡氏宗祠里有清楚的记载。到目前为此,我尚未看到可信的华林堂之“积善堂”。
    三、从志忠宗亲先祖迁徙的路线来看,是否会有以下可能:如果族谱记载的“南唐时期从湖南省醴陵县德善乡迁到江西省吉州”这一段是真实可信的,那么,就有可能是“安定郡”胡氏。至于后面出现的明经胡氏先祖,或许是先人会谱当时明经胡氏大支的缘故。这就表明,安定胡氏改为明经胡氏之嫌,实属罕见历史之迷。历史上为了生存与发展,异姓之间或同姓(同音字)会谱的现象是比较普遍的。有的族谱专家所言的“一般先祖修谱是不会忘宗的”,在现实生存的条件下往往是会改变的,这就是我一贯所讲的中华百家姓自古是一家的道理。
    如果上述安定郡胡氏不成立,那么志忠宗支当为明经胡氏一派。关于族谱中的“安定郡”胡氏说法,我注意到现在安徽原籍本土的明经胡氏不管是宗谱还是明经胡氏口传,尚有“安定郡”胡氏说法,一方面这似乎标志明经胡氏尊谢义祖胡三公,不忘救难之恩;另一方面当然也有近代以来牵附清华胡氏之荣,《世界胡氏通谱》编谱中总会方面也深感到这方面的阻力,但事实还得归事实。寻根问祖的确是一桩难事。
   四、上述的观点依据的是族谱编修中的常理。目前清华胡氏世系还是比较清晰的,但却找不到志忠宗支的影子;安定胡氏是胡姓最大的一支,几乎绝大多数的胡氏宗亲都自谓为荣。如关之贇胡氏一派也是自谓“安定郡”胡氏,更不要说历经六朝大官的胡广家族是否“安定郡”胡氏了。在志忠宗谱中,也提到安定胡氏与明经胡氏之辩。答案只有一个:胡一桂是否先祖?如是则为明经胡氏,反之则为“安定郡”的清华胡氏。至于“南唐时期从湖南省醴陵县德善乡迁到江西省吉州”的记载,我感觉很好解释,“安定郡”胡氏家族当然会有这样的记载,不管是否属于本支。因为,汉代就有安定胡氏迁徙西南为官或居住的记载。
   希望能对志忠寻根问祖有所帮助为乐!

弘扬家族文化,服务宗亲交流。

340

主题

809

帖子

1万

积分

管理员

站长助理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14039

网站推广勋章踊跃发帖勋章原创先锋勋章特殊贡献勋章终身成就勋章团结和谐勋章

QQ
15#
 楼主| 发表于 2014-9-18 17:13:16 | 只看该作者
安徽绩溪胡氏专栏之一
明经胡的来历及分布
一. 明经胡的来历
  1、 胡三简介
  胡三,讳清,字鉴之。仕唐昭宗朝至金紫光禄大夫,一说任皇宫近侍。唐天佑甲子年(904)胡三宦游途经唐昭宗驻骅之地——河南陕州,将昭宗新生儿携归婺源。一说由当胡昌翼奶娘的胡三妻子秦氏携出,抚为义子,取名胡昌翼。如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的黟县西递就是这样介绍他们的始祖的。胡三唐会昌癸亥年(843)三月初五生,后唐天成丙戌年(926)五月殁,享年84岁,葬考水村下市宅。胡三娶秦氏,继陈氏,均无出,为感念胡三为李唐留下一脉真传之恩,后人均以义祖祀之。
  胡三与胡昌翼是不是义父子的关系,明嘉靖版《龙井胡氏族谱》,同治版《清华胡氏统谱》认为胡珍生胡三,胡三迁考川生昌翼。这种记载与元版《新安大族志》、明弘治版《徽州府志》不同,但由于方志刊布时间比宗谱版早,故所述可信性较大。胡三父系属安定胡,为胡瞳第六子胡珍之子。
  2、 明经胡的来历
  从谱谍、方志的记载来看,明经胡也是以始祖的官位或封爵或学衔来冠名的。胡昌翼,字宏远,号绎思,又号眉轩,唐天佑甲子年三月初一生,宋咸平已亥年(999)十月初三殁,享年96岁,娶詹氏。葬考川黄杜坞,墓呈八卦形。胡昌翼,后唐同光三年(925)以明经科第二名及第,但昌翼公“自今皇嗣”,隐居不仕,毕生致力于经学研究和倡办教育,其子孙也以经学传家,并涌现出群星灿烂的七大贤哲,即环谷、玉斋、孝善、梅岩、双湖、云峰、石丘,尤以梅岩、云峰最为杰出,他们均以易名家为东南学者之冠。为铭记生父之德、养父之恩,同时也有别于安定胡氏,昌翼易“李”为“胡”,后世称“李改胡”为明经胡,就方志而言,氏号最早出现于明弘治版《徽州府志》,至于谱牒,宋代的旧谱序就有明经胡氏号的表述,但是不是后人所作就难以稽考。而以明经为氏号明示于宗谱封面,则是明代以后的事。
  明经胡为徽州一大巨姓望族,长房胡延政一支迁绩溪等地;次子胡延宾一支迁歙县紫阳、汪岔等地;三子胡延臻世居考川,其子孙又析分为天干十派。
  二. 明经胡总世系
  以昌翼为始祖,明经胡的总世系排列如下:
  1、 长房胡延政一支
  胡延政,又名胡延进,字以礼(上庄宗谱又称克修)号节庵,昌翼公长子。后唐天成已丑年(929)二月十五日生,宋景德乙已年(1005)卒,享年76岁。娶妻詹氏,是明经胡迁绩溪的始迁祖,即胡雪岩与胡适的二世祖。
  延政宋开宝末年(975)任绩溪县令,宋咸平壬寅年(1002)知建德军。辞官后定居于绩溪北野的隐张山,稍后,徙居于通镇,由十二世裔孙胡禄又名胡百廿创立村基,以姓名地,称为胡里。其墓葬在绩溪胡里。绩溪七都中王村,也有延进衣冠墓,为其子胡忠所建。其裔主要分布在绩溪宅坦、上庄、尚廉、江塘冲、旌德河村头、高甲地、庙首东山和歙县竹园等地。明清以后长房各支随着经商、任官纷纷外迁于云南、江西、浙江、上海、本省等地,如今明经胡长房的裔孙遍及国内外。有关胡延政的生平、封爵、任职情况,明经胡内部在表述采信上存在严重分歧。
  2、 二房胡延宾一支
  胡延宾,字以敬,后唐长兴壬辰年(923)十一月七日生,卒年不详,任官迁歙县紫阳后又升任宣州剌史,枢密院副使。其裔分布于歙县紫阳、汪岔,江西万年、石门、广信等地。由于谱牒遭洪水侵没,此后延宾一支的子孙失传。但《中华姓氏谱》编入了胡延宾迁紫阳一支,至17世胡崇本又回迁婺源汪村。此后,胡崇本的后人因做木材生意迁往皋北定居,并修了《皋北胡氏族谱》。此外,1999年自称胡延宾后裔迁安徽望江的一支还去考川对谱,祭祖,并与上庄、西递合修《明经胡联合宗谱》。但纵观明清以来各个版本的宗谱,都认定二房一支失传。
    乾隆年间会修明经胡统宗谱,由于去考川参与会修统宗谱的二房胡姓拿不出元明旧谱,所以统宗谱只在末册以附录待考形式编入了这些二房后裔的世系。
  3、 三房胡延臻一房
  胡延臻,字以福,后唐清泰甲午年(934)九月十五生,宋大中祥符甲寅年(1014)十月殁,享年81岁,娶程氏,合葬考水焦坑口,育二子十孙,长子文昊,次子文晟。文昊又生四子:令福、令勤、令诜、令,文晟生六子:令恭、令宝、令询、令绪、令极、令敏,以天干地支分成“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十派,三房世居婺源考水。
  三房一支,人丁兴旺,代有名儒。查阅统宗谱《考川阳基图》和《统宗六甲图》,当时在考川村就有明经书院、云峰书院、石丘书院、令尹书屋等多座。并由胡云峰、胡梅岩等大儒讲学,一时前来考川村就学的学子络绎不绝,人满为患。在琅琅书声的熏陶下,考川明经胡氏闻人迭出:宋绍圣四年(1097)胡伸、胡伋兄弟同登何昌榜进士,兄弟联芳一时轰动徽州府,此后又涌现了群星灿烂的七大贤哲。吴草庐先生曾说:有功圣学,莫若朱子,有功朱子,莫若云峰。朱熹第十八世孙、钦授修职郎、世袭翰林院博朱士在(考川统宗谱)序言中这样写道:
“考川,以易经登进士第,隐居不仕为考川始祖……独考司业国子伸,擅‘江南二宝’之目,十二传而有易简居士,曾受业于先子之门,郡志称其通五经,尤精于易;其子孝善先生,其孙云峰先生。三世以易名家,为东南学者之宗。又有玉斋先生受业于董梦程、沈贵瑶、沈固勉斋门人。董即槃涧从子,而槃涧又亲受业于朱子者也。宋史称方平易学得晦庵朱熹,源委之正传,于圣学多所发明,于后贤多所启导,胡氏经学代有人矣。如双湖先生,梅岩先生,尤多注述,此皆有功于晦庵,即有功于圣学者也。”可见明经胡名儒易经研究的杰出成果对朱熹学说影响之大。
  三. 明经胡贤哲闻人录:
  1) “江南二宝”之一的胡伸
  胡伸,字彦,号柳居士。宋绍圣四年(1101)弟胡伋,同登进士,兄弟联芳在徽州传为佳话。胡伸历任无为军,国子监司业、朝散大夫。他的文章在当朝颇负盛名。当时的大学称他与同乡汪藻为“江南二宝”。又任秘书著作郎,参与编修宋神宗日历及礼书《除右正言》,历经战乱,胡伸尚有二十多万字的著述传世,被大宋皇朝收入《四书五经大全》颁行天下。
  2) 明经胡七位贤哲
  凡去婺源考川拜谒昌翼公墓的人都会看到“三延并茂,七哲流传”的墓碑词联。“三延”是指昌翼公的三个儿子,“七哲”又是指谁呢?“七哲”就是指精通五经尤其是研究《易经》颇有造诣的环谷、玉斋、孝善、梅岩、双湖、云峰、石坵、安国这七人。
  环谷先生:方志、谱牒均未记载,生平不详。一说指胡伸。
  玉斋先生:(1223—1278),号玉斋,名师夔,又名方平。曾求学于朱子门下,尽得朱子易学之传,《徽州府志》称他精通五经,其子孝善,孙炳文也是当时皖南的易学名家,有《启蒙通释》、《性理》等书行世。
  孝善先生:(1224—1295)名梦季,字声远,号勉斋。师从朱子,从朱小翁受得书学之传,于家道叔诸人从游三百,卒后由高仓州太守题其墓。墓碑大书“孝善先生之墓”,其门人俞洪等人私谥为孝善先生。
  梅岩先生:(1229—1306)名次焱,字济龙,号梅岩,晚又自号余学所居之室。读书不辍,博学强识,魁江东,入太学。南宋咸淳四年登(1268)陈文龙榜进士第。历任湖州县簿,贵池县尉。德佑元年(1275)元兵下江南,遂辞官回籍,与兄弟子侄讲经论道,课徒自娱。注疏《四书五经》、唐诗绝句,又注朱子《感兴诗》。其诗文由族孙胡琏搜辑成十卷,名《梅岩文集》。同时又编修宗谱,对明经胡宗谱的氏号、称谓、省墓、过继等都作了考述例定,使后世明经胡修谱有例可援、有据可查。《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收进了胡梅岩的条目。
  双湖先生:(1247—?)字庭芳,又号双湖。乡荐,入元(朝)不仕,退而讲学,门徒盈门。明弘治版《徽州府志》,编有“祭胡双湖先生文”,著《易纂》,疏《启蒙十翼传》,纂《十七史纂编年》等书行世。
  云峰先生:(1250—1333),名炳文,字仲虎。炳文嗜学成性,五六岁即涉猎经史十六七部。炳文家学渊源,又笃志朱子之学,上溯伊洛,凡诸子百家,阴阳医卜、星历术数无不推究,终成元代为世所宗的经学大师。元仁宗延佑年间,被荐为江宁教谕,信州道一书院山长,四方学者云集,后兰溪学正,不就。至大年间(1310)其族弟胡淀出资修建明经书院于考川芳坞口,以处四方前来求学者。炳文亲任山长,课试诸生,学有所成者不乏其人。考川当时儒风盛甲于东南。炳文先生学宗朱熹,尤精于《易》,著有《云峰集》、《四书通易本义》、《五经会意》、《纯正蒙术》、《云峰笔记讲义》等二十卷传世。《中国文化大典》收入了胡炳文的条目。
  石坵先生:(1295—?)名维申,字孟成,号石丘,曾受学于族父胡云峰,尽得其传。创设石坵书院,广纳学子,后客居徽州府城,因遭战乱不屈而卒。著有《石丘文集》传世。
  3、明经胡在绩溪的分布
  明经胡为绩溪胡姓的重要一支,据谱牒和方志记载,绩溪的明经胡姓的来源和分布如下:
  (1)长房胡延政的胡里派:方志和道光版考川宗谱承认胡里胡姓属胡延政始迁绩溪的一支,其气势恢弘的祠宇为绩溪明经胡各派创建最早的宗祠。乾隆二十一年(1756)与上庄、龙塘一起合修宗谱,定名为《中王宗谱》亦名《胡氏宗谱》。胡雪岩属胡里一支的后裔,上世纪五十年代因建新安江水库,浙江淳安的明经胡三房胡延臻的后裔八户迁入湖里定居。
  (2)胡延政子胡忠的龙井派:该派以宋景德四年(1007)定居龙井村的胡忠为始迁祖,除龙井本派——龙井宅坦派和外迁的支裔外,其裔又繁衍外迁。本镇的杨林(上庄)、尚廉、江塘冲、浩寨的叶村,里洪坑及今胡家横神头(仅存两户)等均是胡忠后人在县内的分支;
  (3)扬溪石金山三房甲派:属昌翼公三房——胡延臻的长孙胡令福(甲派)一支,第十世孙胡迈,于宋元符三年(1100)前后由婺源考川迁家石金山,即今扬溪石金山、大石门一带;
  (4)荆州上胡家甲派:同属胡延臻长孙胡令福一支。是胡延臻第十二代胡德芳由绩溪石金迁歙县芳塘再由芳塘分迁绩溪的一派。始迁祖是第二十九代胡仁兴,仁兴生五子,其祠号为“五义堂”。现有一千多人,仅次于上庄、宅坦;
  (5)临溪石榴村及备溪丙派:属三房胡延臻第三个孙子胡令诜一支的后裔。石榴村的胡姓是明代永乐十五年(1417)前后从歙县鲸川迁入。其始迁祖为胡怡,传至第二十九代,胡贵孙又从石榴村迁居备溪,即现在临溪镇下备村。如今从绩溪外迁的明经胡氏遍布国内外,主要是长房胡延政的后裔。
弘扬家族文化,服务宗亲交流。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无图版|安徽胡氏宗亲网 ( 皖ICP备10204315号 )  

GMT+8, 2024-5-3 02:06 , Processed in 0.109487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