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安徽胡氏宗亲网,旨在研究安徽胡氏文化胡氏家谱胡氏派系,努力打造胡氏宗亲精神家园。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2962|回复: 1

热修家谱得防造假变味(图)

[复制链接]

334

主题

798

帖子

1万

积分

管理员

站长助理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13969

网站推广勋章踊跃发帖勋章原创先锋勋章特殊贡献勋章终身成就勋章团结和谐勋章

QQ
发表于 2011-1-12 21:50:1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诗曰:
道得三皇五帝
拽得夏后商周
请来先生记春秋
重金转眼过手
家谱几行名姓
花钱重新大修
前人出名后人收
说甚名门之后

热修家谱得防造假变味(图)
作者:新报记者 王搏 实习生 顾明君
2011-01-12     天津网-数字报刊

        2000年以前,常州地区也就三五家修过家谱,而且规模不大,2003年,修家谱有所升温,从2003年到2005年,常州地区共有二三十家修了家谱,2005年是个分水岭,大家修家谱的热情一下被激发出来了,从2005年到现在,一共有250家修了家谱,还有更多家正跃跃欲试。
  朱炳国觉得,修家谱逐渐升温跟协会成立以后的宣传有很大关系,大家开始重视家族文化了,这是个好事。“上世纪七十年代末期,家谱被破坏得比较严重,现在重修家谱,具有一定的抢救性,可以将一些已经破损严重的老谱的形式继承下来。”
  谱师水平 大不如前
  常州谱牒文化研究会里也有一些谱师,都是2003年以后培养出来的,他们也是因为爱好文史加入到协会里,平时协会组织大家听听讲座、做做研讨,协会自己也出一些内部期刊,这些就算是对谱师的培训了。
  谱师接了几单活以后,积累些经验就可以熟练操作了,但是协会不管给他们介绍活。“有人找就让他们自己去谈价钱,协会不管,都是麻烦事。”朱炳国说,有时会帮忙写个序、写个传记,也就是过过手瘾,并不收钱。谱师们接一单活挣个几万块钱没什么问题,不过这种工作周期长,短则1年,长则2年,甚至更长,所以并不像外界传的那么高薪,协会里的这些谱师也没有以此为生的,大多是兴趣使然,顺便赚钱。
  民间允许修家谱是从清代康熙年间开始的,之前修家谱的都是达官贵人,请来的谱师也都学识过人。谈到做谱师的条件,朱炳国觉得个人学识很重要,并感叹现在的谱师水平大不如前。现在协会里的谱师都是退休人员,很多人以前是老师,不过在朱炳国看来,能看上眼的谱师也就那么十来个。“谱师水平高,家谱修的就特别精彩,谱师水平一般,家谱就成了‘身世簿’。我查了查资料,发现民国时期的谱师,学历都在秀才以上。”
  家谱大修 金钱擂台
  修家谱之风,南方盛于北方,这其中又以江浙一带最盛,朱炳国认为,江浙一带经济发达是最根本的原因。“修个家谱花个十几万很正常。热衷修家谱的都是那些企业老板,钱赚够了,就开始琢磨怎么给自己留名了。”
  某个家族决定修家谱,首先开始排查族人身份,先把那个最大的老板挖出来,让他出大头,然后再找到几个财力稍弱的小老板,出的稍微少一点,剩下的族人比照自己的实力,有多少出多少,结果往往一筹就筹了几十万、上百万。而别的家要修家谱前,会去先看看别人怎么做,大家都是老板,谁肯承认自己的经济实力在他人之下?你出十万,我就要出二十万,一来二去,一股攀比的“常州风”就刮起来了。
  “修个家谱花二十几万,剩下的七八十万花不掉,大家就整天吃吃喝喝也得把钱花了。有一次我遇到一个家族修家谱请戏班子来唱戏,大冷天里唱了几十场,我问他们族里的人,唱个两三场不就得了,干嘛唱这么多场,族人告诉我,族里一个老板点一场,几十个老板可不就是几十场。要知道,一场戏就是1万块,几十万就这么没了。”朱炳国说,“不能假借修谱之名摆阔,如果有富余的钱,应该成立个基金,帮助族里那些生活困难的家庭,这才能体现家族文化与温暖。”
  脸上贴金 攀龙附凤
  修家谱是为了什么?“为了给自己脸上贴金!”朱炳国直言不讳。
  以前学术界最看不起家谱记载的信息,因为不少人的家谱都有个“攀附名人”的毛病。“老杨家出过个举人,老刘家出过个娘娘,老陈家出过个宰相……就是虚荣心理在作祟,导致家谱造假现象十分严重。很多人都想把家谱做得源远流长,想方设法‘挂靠’皇亲国戚,最后恨不得把根倒到‘三皇五帝’那里去,可是这怎么可能呢?”
  朱炳国说,“家谱造假”的现象古时也有,但谱师还是有所忌讳的,不会做得太过分,尤其对于那些迁居过的家族,就更好办一些。委托人一般会请谱师帮着找个“谱头”拜为自家祖宗,看这样的家谱时,后人们应该知道,家谱上那个“迁世祖”才是自己真正的祖宗。不过有些现代人已经丧失了“道德底线”,他见过的最夸张的做法是把别人家家谱的一部分完全照搬到自己的家谱里。
  至于那些民间的宗亲会,资料的可信度就更低了,“他们也是为了光宗耀祖,谁的名头大就奔着谁去,在这些宗亲会,拜错祖宗是常事。”接受采访的当天早上,朱炳国还接到了一个电话,对方表示自己想当“包青天”的后人,但是攀了一番关系后,连自己都绕糊涂了。
  新报记者 王搏 实习生 顾明君
  朱炳国是江苏常州谱牒文化研究会的会长,常州的这家谱牒文化研究会是江苏省的第一家。朱炳国今年49岁,迷谱牒文化迷了30年,从上世纪八十年代起,他就开始搜集别人家扔掉的家谱,货源主要是废品收购站,二十多年间他搜集了几千册家谱。
  家谱文化从不被重视到重被追捧,朱炳国一直在观察在思考,他说家谱该修,但为什么修,怎么个修法,还真得好好想想。
弘扬家族文化,服务宗亲交流。

10

主题

54

帖子

248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248

踊跃发帖勋章资料贡献勋章特殊贡献勋章

QQ
发表于 2011-1-15 10:24:31 | 显示全部楼层
“家谱该修,但为什么修,怎么个修法,还真得好好想想”同感!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无图版|安徽胡氏宗亲网 ( 皖ICP备10204315号 )  

GMT+8, 2024-3-29 19:30 , Processed in 0.093418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